Search

【內分泌失調的真相
  • Share this:

【內分泌失調的真相 Ep.4】胰島素阻抗是怎麼來的?
昨天我們講解了什麼是胰島素阻抗、胰島素阻抗怎麼引發第二型糖尿病,今天我們要追本溯源,來說說「胰島素阻抗是怎麼形成的?」

關於胰島素阻抗的成因,目前學界主流的解釋叫做"Lipid 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",翻譯成中文應該是"脂質誘發的胰島素阻抗"。簡單解釋是這樣的:細胞內的脂質代謝物(DAG,二酸甘油酯)堆積,會啟動細胞內的連鎖反應,導致胰島素受器變得不敏感、葡萄糖不易進入細胞。

複習一下我們在Ep.3舉的比喻:假設人體裡的細胞是一間房子,房子上面的門是胰島素受體,那麼胰島素就是用來開門的鑰匙。正常的情況下,鑰匙可以順利把門打開,讓葡萄糖進入房子,也就是進入細胞並加以利用

那如果把胰島素阻抗的成因帶入這個比喻,就變成:現在你家房子裡堆滿了太多DAG、多到把門給卡住了(驚),所以就算有鑰匙也打不開門,而葡萄糖都沒辦法進到房子裡面。

OK,再往前回推一步,你家房子裡是怎麼堆滿DAG的呢?這個又要分成先天跟後天兩個層面來討論。先天就是你的基因,通常都跟遺傳有關(比如糖尿病患者的後代),其負責代謝脂質的粒線體天生就是功能比較差,沒辦法把脂質全部解決掉,就有可能造成DAG堆積特別多。另一方面,老化也會使粒線體的功能衰退。

後天呢?脂質不就是自己吃進去的嘛!自己攝取了過多的熱量,堆積了大量脂肪,於是脂肪酸湧入細胞、多到你的粒線體也扛不住,最後的結果當然是DAG堆積,然後誘發胰島素阻抗。

這時候可能就有人要喊冤了,「我一定是因為基因不好,才會脂質都代謝不掉!」(一邊摸著身上的游泳圈)。我必須說,恰好相反:如果你真的因為天生粒線體功能不良,那你應該在還沒發胖之前就有很強的胰島素阻抗,進而可能罹患糖尿病。臨床上確實有一小群這樣的病人(非指一型,而是不胖的第二型)。

然而大多數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都是後天影響更大,每天開開心心的當食盲、把自己吃胖,於是過多的脂肪導致嚴重的胰島素阻抗,然後逐漸演變成糖尿病。

最後我想說(噴硫酸)的是:通常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基因、也沒辦法避免自己的老化,所以說怨天尤人是一點屁用都沒有的。但是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型態,包括飲食、運動、睡眠等,讓自己維持健康體重,然後避免糖尿病或者其他慢性病的發生,不是嗎?

Ref.
Diabetes. 2006 Dec; 55(Supplement 2): S9-S15.
Cell. 2012 March 2; 148(5): 852–871

胰島素阻抗還沒講完喔,後面還可以寫很多篇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不看減重門診,不賣保健產品 如有減重問題,歡迎參加蔡醫師瘦身社團 ※蔡明劼醫師 .台大醫學系畢業 .內科專科醫師 .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.肥胖症專科醫師 .糖尿病衛教師(CDE)
View all posts